故事的创作要素
- 时间与空间
故事是时间与空间的产物,影片的场景
- 人物(角色)的需求
主角的需求是故事的起点与终点
- 人物的外在/内在优缺点
人物内在性格和外在环境是建立冲突的种子
- 内在/外在的冲突和对比
冲突是故事的动力,对比是故事的张力
- 事件的伏笔与转折
有伏笔才有转折,有转折才是好故事
- 架构/情节
情节是故事的骨架,决定了故事整体的优劣
- 结局
结局决定了观众的感受和产生的价值
- 主旨(核心概念)
故事对人的影响,影响越大故事越有价值
剧本创作流程
- 主旨(核心概念):30 个字 主旨是故事最重要传达的讯息,是故事的核心价值,故事的好坏决定在主旨对观众的影响力,更是电影优劣的大关键。 主旨是统一故事结构的最高指导准则,与主旨无关的情节皆可省略,每一段落情节皆须能以传达主旨为目标。
- 人物介绍:角色安排 10 人以内,要素:背景、职业、个性分析 剧本中人物必须先介绍,看剧本的人才能理解剧本。 戏剧的角色:男主角、女主角、配角、对手、生命导师(贵人)、伙伴、盟友、反派。 人物是故事的灵魂,角色是戏剧的支柱。人物介绍须描述人物内在个性的优缺点,及外在环境的优劣,以建立后续故事发展的要素。
- 故事大纲:600 到 1000 字(1 页以内) 故事大纲是故事情节的简单描述,说明故事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,让读者可以迅速掌握剧情。 故事大纲的撰写可以运用【起、承、转、合】四段式的写法,或是国外【开头、中段、结尾】三幕式的写法。故事大纲是建立【分场大纲】的初步规划。
- 分场大纲:120 分钟大概 120 场 分场大纲就是把故事中的事件,变成一幕一幕的戏剧,安排每一幕戏的先后顺序,让每一幕戏像多米多骨牌一样,环环相扣,把故事推向结尾。 分场大纲是故事架构的呈现,也就是戏剧的情节(Plot),包含故事中的冲突、转折、对比、张力与结局的安排。 分场大纲是撰写剧本的依据。 时间架构:直叙式(forward)、倒序式(backward)。 剧情架构:线性和非线性发展。 要素:场次、景、时间、人物、主要剧情。
- 剧本:每场内容写出来,120 页大概 120 分钟 剧本的目的在于将文字性的故事,转变成戏剧性的故事,故事是剧本的基础,而剧本是故事用于戏剧演出的形式。 剧本应包括故事的分场结构,场景时空的说明、演员的对白和对各行动的描述。 剧本是编剧的责任,画面呈现则是导演的责任。避免将画面拍摄的方式写入剧本中。
- 剧本的描述: 剧本中打三角形的地方,表示该段文字是说明或叙述,是角色动作的刻画,及场景情景的建立。 描述时必须要让人有感受,因此要具体化,少用抽象的字句,惰慵感官性的描述,例如:可用眼睛看到的、耳朵听到的、鼻子闻到的、舌头尝到的、皮肤感受到的等方式表现。 戏要演出来,而不能只是通过对白讲出来。对白不是故事,动作才是故事。
- 剧本中的对白、旁白、旁述 对白(Line):剧中人物说出来的话 A:靠,没用的小子,你还手啊! 旁白(Off screen: O.S.):画面中有剧中人物的声音,却没有该人物的画面,或是剧中人物的内心话 B(O.S.):你谁啊!看我笑话吗? 旁述(Voice Over: V.O.):非剧中人物的声音加入到画面中 (V.O.):故事回到三年前的高中时候…
- 剧本 结论: 具有感官的故事文字比较容易引人注意与记住。如:他今天心情不好 vs 他一个人看着天空哭泣。 与核心无关的事件就是多余的情节。 剧情不在长短,能将讯息与含义传递出去才是重点。 好的故事不但有表面的情节(明喻)还具有可拓展的内涵(隐喻)
- 拍摄脚本:镜头的拍摄规划,拍摄时使用
- 分镜脚本:影片最后的样貌,剪接时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