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阅读一本书(畅销70余年)
作者:艾德勒(老师,原版) + 范多伦(学生,修订)
阅读的好处
人的心智和思考能力不用就会萎缩。读书可以防止萎缩,推动心智运转。即用进废退。
阅读的技巧
阅读速度由读的东西决定
- 读得懂的东西(报纸、杂志、资讯),适合快速阅读。
- 必须读的东西(不太了解的东西,也是本书着重写的东西)。
读一本书时要注意的4个问题
- 在谈什么?
- 细节怎么描述的?
- 有道理吗?全部还是部分?
- 跟我有什么关系?
阅读4层次
- 基础阅读:从头开始随意读。
- 检视阅读:
- 系统略读(说明/索引/作者简介,初步了解书的结构);
- 快速通读(初步了解类别和题材)。
- 分析阅读:
- 读后确定书籍分类,理解内容,重新搭建书里的前因后果,用一小段内容叙述这本书;
- 评价这本书,哪儿好哪儿不好,哪儿能用上,怎么用。
- 主题阅读(带着问题读书,为了解决问题):
按同一个主题同时阅读2/3本书。
- 准备期:设置相关书单,确定相关书目,快速浏览
- 主题筛选与思考期:
- 记录下书中最相关章节
- 罗列关键词词汇
- 客观写出的自己观点
- 区分主要和次要问题,把书中答案写出来
- 分写问题,把自己的答案写出来,对比后进一步评估,解决问题
最受欢迎的2种书与阅读方法
- 故事书:快读,运用想象力,身临其境,不随便评价
- 历史书:像读说明书一样读它。主题是什么,叙述方法是什么,哪个章节最重要
- 对感兴趣的时间段读1种以上的书
- 不要只关心发生了什么,更要关心人们行动的原因是什么
一本好书的回报
- 阅读技巧有长进
- 能教会你了解自己和世界
个人感受
- 说是读书,其实思考才是最重要的。
- 输入:读书/听书;输出:说心得/写笔记。
- 完成输入不等于可以搞定输出。1次顺利的输出可能要3次以上的输入+不完整的输出与修订才能做出来。比如这本书,我只是听了17分钟的有声读物,细节一定泄漏了很多。听完又遗忘了很多。我听了3遍,第4遍边做笔记边听,最终再修正语句,加上自己的理解,才基本得出了一些收获。至于这个收获能在什么时候能用上,还是得靠输出。
- 读书方法论:
- 确定想解决的问题,拆分问题,区分主次问题,写出自己观点与疑问;
- Google/知乎/Wiki找书单;
- 检视阅读,读目录和序言,认识结构;
- 找出可能的最重要章节和最感兴趣章节,并记录;
- 问题与章节对号入座;
- 读不懂的地方回头看书的上下文;
- 阅读理解后,重新写出自己的观点;
- 解决问题。